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相关报道

安徽日报: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共筑健康幸福安徽

发布时间:2023-03-13阅读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肯定过去五年我省卫生健康事业取得的成绩,并表示要不断推进基础医疗卫生建设,持续增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切实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向构建健康安徽目标不断前行。

    推动医共体提质升级 力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基础医疗关乎百姓身体健康,更关乎构建完善、健全的卫生医疗体系。近年来,我省县域医共体内涵不断升级,持续巩固完善医共体改革成果,为我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提供便利。

    “当前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供给不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仍需持续加强。”全国政协委员陶仪声建议,要围绕“县域龙头、城乡纽带”功能定位,提升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水平,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补齐医疗资源的短板弱项,筑牢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利用医生下乡、定点帮扶、四级远程会诊等辐射带动下级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做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离不开基层卫生医疗人才培养。全国人大代表徐晓婵认为,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不仅要增加基层医生的数量,也要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徐晓婵建议,将乡村医生、护士等医疗工作者,全部纳入到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通过完善乡村医生、护士培养计划,制定乡村医生、护士继续教育及进修计划,保持医护人员不断学习、进步,高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积极构建以高水平省、市传染病医院(院区)为支撑的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公共卫生体系是保障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环,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委员翁建平建议,加快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做强“预防控制—早期监测—医疗救治—社会动员”关键环节,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建立健全国家部委联席会议机制,加大对有序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指导力度。引导各省级政府成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将输出医院、输入医院所在地市和所属高校纳入,落实相关政策,定期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安徽中医药资源丰富。作为华佗故里,亳州有着1800多年的中医药种植、加工、贸易历史。中医药不仅是当地富民强市的首位度支柱产业,亦是当地藏富于民、推动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径。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秦凤玉表示,近年来,亳州市正全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当前亳州形成了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千亿级市场的产业布局,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664.1亿元。秦凤玉建议,要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在亳州建设中成药及中药材抗疫储备中心,并给予立项和资金支持。

    推进乡村医疗互助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我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近年来,我省持续完善医保等保障政策,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乡村医疗互助是农村基层公益互助活动,通过乡村医疗互助提高农村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的重要举措,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全国政协委员林敏建议,乡村医疗互助筹集的互助资金全部用于按病种公平补助给住院群众,重点补助大病,小病也有补助。国家层面将“加快乡村医疗互助发展”纳入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明确乡村医疗互助的定位和工作目标。有关部门提炼总结乡村医疗互助经验,制定加快乡村医疗互助发展的工作方案,统筹管理并全面推广乡村医疗互助,让更多群众从中得益受惠。

    医疗服务价格不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还关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及优质医疗资源更加均衡的布局。“面对疾病谱变化等因素影响,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积极应对医疗保障水平可持续性面临新挑战的重要抓手,需要更好发挥价格杠杆功能。”全国政协委员刘连新表示,要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原则,持续推进“填空式”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促进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来源:安徽日报)


    文章链接: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303/13/node_04.html#c963766

首页
医院介绍
医院介绍
领导团队
组织架构
荣誉称号
院容院貌
医院资质
联系方式
信息公开
服务时间
专业介绍
专家介绍
预约诊疗
就诊须知
医保服务
交通导引
院内导航
联系电话
健康管理(体检)
报告单查询
院长信箱
住院须知
咨询服务
机构人员
设备技术
研究平台
医疗价格
环境导引
诊疗服务
行风投诉
科普健教
便民服务
监督保障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医院新闻
招标招聘公示
党务院务公开
媒体聚焦
学术会议
国际合作(援外医疗)
通知公告
下载中心
专题专栏
新院区建设
医疗工作
重点专科专病
临床路径管理
医联体建设
医疗政策
工作动态
医改工作
质量管理
院感管理
优势病种
特色疗法
进修管理
合作交流
疫情防控
三新项目
行风建设
教学工作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培养·住培
继续教育
实训中心
教研管理
就业指导
科研工作
科研管理
研究所工作
伦理委员会
名医工作室
名医师承
制度及下载
标准化建设
护理管理
护理概况
组织管理
临床护理
护理教育
护士风采
护理资讯
天使文苑
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
职工之家
患者心声
专题学习
党风廉政
群团工作
特别推荐
医院文化
医院院训
医院核心价值观
中医科普园地
文体活动
服务之星
医院地址:安徽合肥市寿春路300号传真:0551-62668858联系邮箱:ahzjyy@163.com
咨询电话:0551-62668870(门诊)0551-62668841(医务)0551-62668858 0551-62668820(院办)
纪委监督电话:0551-62668840
皖ICP备11013060号-1 皖公网安备34010302001124号
Copyright © 安徽省针灸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Designed by Wanhu